你的浏览器已禁用javascript,请启用javascript,否则网页将非正常运行!
高三全日制招生
新闻资讯
怎么才能让“艺考”也能“易考”
2022-11-09    |   文章来源:    |  分享到:
0

本校是经四川省教育主管部门批准、于2006年成立的一所中小学课外培训学校。是一家整合了优质教育资源和科学教学技术,专注于中小学文化课课外培训机构。学校针对初高中开设有:高三全科集训、艺考生文化冲刺培训、全科辅导补习、高考辅导。

艺术类学习文化,不怕成绩差,怕没有计划。60%以上的艺术类学生不能录取,不是专业差,而是文化课不及格。

2021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文化课成绩比例将不断提高。

2022年,艺术类本科专业高考文化课录取控制分数线原则上不低于第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的75%2021原则上不低于第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的70%在未合并普通本科第二、第三批的省份;),这对艺术考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所以如何提高文化课对艺术考生来说非常重要。

一、艺术生为专业丢失文化是一种普遍现象

基础薄弱,欠账多。由于艺术类学生长期专注于专业课程的培训和指导,文化课程落后了很多。对于文化课基础薄弱的考生来说,这无疑更糟。

许多考生经过强化训练后回到学校,进入了第二轮复习,根本跟不上复习的节奏。许多辅导机构无法系统地为个别艺术候选人复习基本知识。学习困难是许多艺术候选人和他们的父母头疼的问题。

二、这些常见的误区,艺术考生一定要避免

01文化课盲目补习

很多艺术考生因为文化课基础差,盲目跟风,盲目做题,结果却难以令人满意。对于许多问题,有一种“熟悉感”但学习模棱两可,反而有害无益。

解决方法: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做题,掌握所需的知识点,掌握基础知识,找到切入点,文化成就不会差。

02、学习无计划

艺术类学生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是没有详细的学习计划和目标,缺乏系统的复习,最了很多时间,但成绩却一直没有提高。

解决方案:提前计划你的学习计划和时间安排,这样学习就会更有效率。艺术考生,在制定学习计划时,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听取老师的意见,根据学习计划复习,记住不要追求一切。

03、做无用的需要时间

对于大多数艺术类考生来说,做无用的工作是一种困惑的表现。例如:抄写全面的笔记,做详细的分析笔记...误以为投入的时间越多,学习效果越好。

解决方法:时间宝贵,要把精力花在刀刃上。如果完成后不看,没有任何帮助,不建议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上面,但是可以注意容易出错的问题,整理出来。

三、统考后如何准备文化课?

01、文化基础要跟上

很多考生会觉得“文化学习是艺术考试后的事,统考后可以先调整休息再开始文化课备考。”提醒艺术考生,这个想法是非常危险的,艺术考试政策改革的情况对文化课程的要求更高,一些综合性大学通过统一考试省级分数线根据文化成绩,一些专业院校招生文化课程比例逐渐增加,如也逐渐增加,如中川、浙江等专业院校,近年来也提高了文化课程的分数线。在此期间,文化课程的学习主要基于基础知识的学习。由于考生的基础薄弱,巩固文化课程的基础尤为重要。

02调整好学习状态

学习,首先,我们必须有一个状态,如果状态没有调整,那么无论花多少时间,无论消耗多少能量只是做无用的工作。良好的学习状态表现为专注,“学生专注于学习的绝对时间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专注于学习的时间"

参加高考的艺术类学生与普通高考学生有很大的不同,有自己的规律,要与普通考生在学习方法和学习心态上有所不同。

艺术类考生首先要克服焦虑的心理状态。他们担心统一考试前的文化课程,担心统一考试后的统一考试成绩。这种状态是最危险的。在哪个阶段,我们应该关注什么?我们必须有一个光谱,一步一步地遵循计划,以免使我们的心态混乱。

03、学习方法有技巧

艺术类考生在校时间不长长,如何抓住唯一的时间?整体复习不现实,艺术考生可以列出各学科的基本知识点,高考的主要知识点,在短时间内,找到学习的重点,加强学习,使我们以后的高考复习节省时间和精力。

毕竟艺考生“旷课”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知识点的检漏和填补空缺是艺术考生在这段时间需要做的。艺术类考生应利用统一考试后的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通过教师和学生了解所掌握的课本和课外知识是否完整,知识的组织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是否充分报告,以便以后的复习更加顺利。

04、有针对性的复习

一些学校提前复习。考生完成学校考试后,高三第一轮复习结束。艺术专业的学生在听课时很难跟上。第一轮复习的重点是奠定基础。在第二轮复习中,老师开始谈论一些重点和难点。艺术类学生的基础很差。这些知识难以消化,学习难度较大,因此,建议艺术类学生选择专门针对艺术类考生文化课程的培训学校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


如果有兴趣需要了解的家长和考生们可以到校区详细的了解。

注川越微信公众号

【关注川越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

扫描关注公众号